网站使用帮助 哈工导航 哈工问卷
哈尔滨市总工会金秋助学活动历程回眸
  • 作者:admin 2015-09-23 10:56
  • 阅读(10389) 评论(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2004年起,哈尔滨市总工会针对困难职工家庭状况,开展了“金秋助学行动”。不让一个困难职工家庭由于交不起学费而上不起大学,是市总工会向困难职工的承诺。11年来,市总工会与有关部门、企业加强协调协作,多方筹集资金,拓宽助学渠道,创新助学形式,把助学活动推上一个新台阶,逐步把“金秋助学”打造成了扶困助学的品牌工程。“金秋助学行动”开展的11年累计筹集助学款2800余万元,帮助9184名贫困家庭子女圆了大学梦,同时,对174名遇有特殊困难的职工家庭考上大学的子女实行4年跟踪助学,今年又有481名考上大学本科的困难职工子女得到资助。

  回顾11年的实践,回望长长的受助学生队伍,厚厚的助学档案,沉甸甸的助学善款。我们有理由相信,工会坚持11年实施的“金秋助学”活动,不论是在为困难职工群体办好事、办实事上,还是为党政排忧,职工解难,履行工会基本职能,以至服务职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金秋助学”活动发起至今已有十几年,但始终魅力不减,无论是资金规模、帮扶力度,还是实际收效、社会影响,都逐年攀升,无愧为工会服务职工群众的一大公益事业的工作品牌。

  一、我市工会在全国率先开展帮助困难职工子女上大学助学行动

  2004年7月,市总工会在全国率先启动“真情助学行动”,短短20天,全市就有131家单位筹集资金87.5万元,全市考上大学本科的511名特困职工子女全部受到资助。每名学生至少得到1000元助学金,最多的得到6000元。全市各级工会在助学行动中提高认识,广泛动员劳模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参与助学行动,营造全社会都来关注特困职工子女上大学的良好氛围。各级工会精心组织,严格把关,对特困职工子女,“一帮一”对象子女和因其他原因造成困难的职工子女,考入高等院校本科的一次性资助学费。并对特困职工子女考入大学情况进行了认真排查,摸清底数,搞好对接。同时,扎实有效地开展助学资金筹集活动,积极争取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各助学单位举行捐资对接仪式,把助学款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宣传报道“真情助学行动”。当年助学行动得到了市委的高度重视,专门召开“真情助学行动”座谈会,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出席座谈会。市委书记杜宇新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肯定了“真情助学行动”是全市工会创造的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和声誉的公益品牌。市总工会汇报了“真情助学行动”开展情况,中央办公厅特约我市工会“真情助学行动”的信息,中央和省市媒体相继报道了我市工会“真情助学行动”,在工会上下和全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

  二、“金秋助学”活动覆盖了全市所有当年考上大学本科的困难职工子女

  为扎实开展“金秋助学”活动,确保困难职工家庭考上大学的子女能够得到及时资助。从2004年开始,每年的7月份,我们都要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全市各级工会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家庭开展调查,为当年报考大学的困难职工家庭逐一建立档案,做到学生考试情况清,家庭收入情况清,困难状况清,确定困难职工子女当年报考大学的人数,严格筛查录取人数,为“金秋助学”活动做好准备工作。以帮助考入大学的特困职工子女顺利就学为目的,以特困职工子女、市“一帮一”帮扶对象子女为助学重点,采取社会各界捐资助学资金、财政专项帮扶资金、工会经费投入和争取校方减免费用的方式进行助学。各级工会还扩大了助学范围,突出助学重点,除救助困难职工外,还把困难农民工、单亲特困女职工子女列入救助范围,有些单位工会将困难职工子女上小学、初中、高中和大中专院校也列为救助范畴。

  从2013年开始,助学行动扩大救助范围,将凡是困难职工档案管理系统内困难职工子女、“一帮一”扶贫解困工程帮扶对象子女和家庭生活困难的农民工子女全部纳入助学范围,由工会组织一次性资助3000元。改变了只对持有《特困职工证》的职工子女助学,为凡是纳入困难职工档案管理的困难职工当年考入大学的,均可享受助学政策,使这一政策普惠到全体困难职工。同时,市总工会和区、县(市)总工会对助学对象提供其家庭困难证明,争取学校的助学优惠政策。

  三、“金秋助学”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响应和热情参与

  11年来,涌现出一大批真情助学、奉献爱心、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单位和个人。这其中既有区、县(市)、市直部门和党政干部,也有获得省市劳模的企业和个人;既有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也有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哈尔滨滨才集团、黑龙江盛兴集团、黑龙江曼哈顿多元集团、哈尔滨联强企业集团、哈尔滨裕昌食品公司等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采取多种形式提供善款,为困难职工子女顺利上大学给予无私的帮助。

  荷兰你好集团 “吴洪刚助学资金”捐助100万元,吴洪刚先生在捐赠仪式上表示,人虽在国外,但心在中国,根将永远扎在祖国广袤的土地上,时刻不能忘记要报效祖国,报效家乡。帮助别人对他来说是一种快乐,拿出100万元用于资助特困职工子女上大学,就是要把荷兰你好集团与哈尔滨市民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

  哈尔滨市百威英博城市发展基金会自2007年至今,为哈市总工会“金秋助学”活动捐款450万元,资助了超过1228名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顺利迈进大学校门,使他们与同龄人一样享有平等的高等教育机会。特别是2008年,针对174名单亲和父母一方患重大疾病的贫困大学生实施的每人8000元的四年跟踪助学项目,更使我们收获了无法用资金衡量的社会效应。百威英博中国区企业事务总监、哈尔滨市百威英博城市发展基金会理事于春滨在哈尔滨市总工会2014年全市“金秋助学”活动座谈会上讲话中说:今天我们看到了受助学生取得优异学业和毕业工作业绩,我们感同身受的是,我们奉献的不仅仅是钱,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力量!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尽已所能,帮人所需,引导越来越多的人关心和支持贫困学生,营造扶贫济困、爱心助学的良好社会氛围。传承中华美德,弘扬社会正气,扶危济困,踊跃参与助学活动,为哈市“金秋助学”活动做贡献、为构建和谐社会,为哈尔滨城市文明建设做贡献!

  实践证明,“金秋助学”活动是一项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公益事业,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帮助和热情参与。“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作为企业尽其所能,帮人所需,不仅手有余香,更能得到真情回报,扩大企业的声誉和影响,这种民本理念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

  四“金秋助学”活动感动了困难职工和子女,既解决了困难职工面临的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又激励了他们的子女克服困难、奋发学习的信心和决心

  在“金秋助学”活动中,受助的学生普遍认为社会各界让他们拥有了与那些家境优越的孩子平等受教育,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的权力,决心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奋发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立志进取,用行动报效国家,努力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 

  6年前以617分考入南京理工大学热能与动力专业的陈欣,现在是哈尔滨锅炉厂一名技术人员。她的父母同在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父亲因为身体原因下岗了,而且失去了劳动能力。母亲每个月的工资只有1000余元,这是全家最基本的生活费用。虽然上大学的费用不是很高,但对于这个家庭的经济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她曾想过,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就在本市找一所学校,但父母、老师感觉放弃重点大学非常可惜,自己也因为去不了心仪的学校而感到纠结和痛苦。就在这个时候,市总工会开展了“金秋助学”活动,送去了助学资金,而且将在大学期间享受连续四年的资金救助。使全家人非常感动,也是从那时起,她了解了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的工会组织。也为我们的社会流淌着的无私大爱而深深的感动着。2012年,她以优异成绩结束了大学生活,应聘到哈尔滨锅炉厂,从事锅炉设计开发工作。她非常热爱这个企业,因为他是我国锅炉设计制造的顶尖企业,也是我们家乡工业领域里的骄傲。在企业两年来,她虚心向老师傅学习,在实践中摸索,努力工作,为企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同时家里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她说:我要以努力工作,爱岗敬业,为企业和社会多做贡献的实际行动,来诠释绿叶对根的情意。

  2008年,刘广明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东北大学。当时家里的状况非常糟糕,父亲下岗,而且身体多病,母亲单位效益不好,工资很低。父亲看病、家里生活和供上学的刘广明处处需要钱,甚至凑不齐入学的费用。父母犯愁,他也彷徨迷茫,不知所措,抱怨命运对他的不公。就在这个时候,市总工会开展的“金秋助学”活动,如雪中送炭,为他提供了无偿的入学资金。带着工会组织的关爱,他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也是这份关爱,让他十分珍惜上大学的机会。在大学期间,他抓紧一切时间努力学习知识,他深知改变命运的机会对他来说来之不易,平时精打细算,花好每一分钱。在衣食住行用方面,实行最低的标准,能过得去就行,绝不铺张浪费。因为他懂得他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的血汗,都是工会组织的爱心,没有理由去挥霍它。他积极要求进步,尽最大能力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参加勤工俭学活动,通过参加活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经过自己的努力,拿到了五次奖学金。2011年5月,还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2年,大学毕业后又考取了哈尔滨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研究生。他说:因为是社会的正能量帮助我圆了大学梦,我要知恩图报,做一个有正能量的人。对给与我上大学资助的市总工会表示衷心的感谢。你们给与我的关爱,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一份力量,一份责任,一种追求,我会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把这种关爱继承下来,传承下去,为社会的文明和谐做出自己的贡献,为美丽的中国梦尽我的绵薄之力。

  哈尔滨橡胶厂特困职工陈秀明(女),于2009年下岗,1996年爱人病逝,孩子还小。自己一个人抚养孩子生活十分不容易,当年工资收入为200余元,因生活艰辛通过街道办事处给办了低保,勉强维持生活。2009年,单位因不景气关停,陈秀明下岗没有了收入,靠在外打工供孩子上学和维持生活。儿子吕臣,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凭着自己坚强努力,靠着妈妈打工赚来微薄收入于2008年以690分考入清华大学工业工程学院,工业工程系,孩子考得很好,但是学费及生活费却愁怀了陈秀明,就在她一筹莫展之际,市总工会为其送来了供孩子就读大学的连续四年跟踪助学金8000元,陈秀明说:真是雪中送炭,我的儿子可以读大学了,市总工会始终想着我们这些弱势群体,帮助我们解决了实际困难,缓解了家里经济负担而且通过市总工会的帮扶救助,给我的儿子带来很大震动,他说:一定好好学,将来用所学的知识回报社会。吕臣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2010年入党,担任团支部书记,在校表现突出,曾参加去青海西部助教社会实践活动,给贫困山区孩子们教学。假期给高三学生义务讲座,谈自己学习心得和体会。几年大学生活,以让吕臣锻炼成为一名懂事、孝顺、感恩和愿意积极帮助别人的男子汉。2012年毕业后,已被清华大学保送在本校就读研究生。陈秀明说:没有市总工会的帮助就不能有孩子今天的成就,我和儿子都非常感谢市总工会。

生命中本不是没有苦难,却正因有了苦难的存在愈加彰显人字的深厚内涵。这是姜巍在“金秋助学”活动座谈会上发言中的一段话。

  姜巍是2012年考入哈师范大学接受“金秋助学”资助至今的孤儿,三岁父母离异,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跟随母亲生活的她从此便陷入了一场漫长的噩梦。无水无电,雨水雪水便是她们母子赖以生存的水源,而幽幽的路灯光烛照着她暗夜里悄悄捧读的书本。母亲不知何时便会发作的病情更是让她至今心有余悸。深闭门的小屋锁住了姜巍十五年的光阴,却锁不住对自由的向往,而对文学的钟爱也在那灰暗沉寂的年光里愈发的蓬勃,恰是它支撑着姜巍走过了那段几近绝望的岁月。在九年前,经社会多方帮助下被香坊区政府成功解救,告别小屋,破茧飞翔。七年的时间里她完成了十二年的课程,在高考结束不久,母亲却不幸撒手人寰,从此她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孤儿。先是香坊区总工会向她伸出了援手,在香坊区“金秋助学”活动中为姜巍提供了3000元和学习用具,经香坊区总工会副主席王浩的帮助下,姜巍和星美木业副总经理兼工会主席姜淑果结成帮扶对子,为她资助每年2000元的学费以及衣物等,爱心就这样开始并传递了下去,市总工会、飞达二分公司、万达广场、星美木业等多方捐助。

  市委副书记、市长宋希斌,市委常委、副市长曲磊对她能否顺利上大学给予高度重视,指示有关部门实施救助,确保其实现大学梦。市总工会在“金秋助学”行动中决定,在姜巍上大学的4年里每年资助3000元,并联系爱心企业为她提供善款。2012年 8月26日上午,市委常委、副市长曲磊受市委副书记、市长宋希斌委托,在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方春梅陪同下,来到姜巍家中,详细了解姜巍的生活状况以及今后的学习情况,并为她送来助学金11,000元。曲磊对姜巍考上大学表示祝贺,希望她珍惜宝贵时光,切实增强自己的本领,早日立足社会,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

  曲磊要求工会组织通过“金秋助学”行动,切实对姜巍做好帮扶救助。 姜巍感动地说:我要感谢政府、工会及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无私资助,正是有了你们,我才能够在追梦的路上化崎岖为平川勇敢前行。而在走出困境之后我当回报社会,将爱心奉献给更多的弱势群体。    

  今年受资助的高考生王湛文,以592分考入河南郑州大学水利水电专业。他的父亲王俊辉是一汽哈尔滨轻型汽车有限公司一名普通工人,母亲下岗多年,在家中照顾年迈的老人,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困难。父亲公司工会曾多次组织基层工会来到家中进行慰问帮扶,在今年的“金秋助学”活动中,市总工会领导及父亲公司工会领导,为他的家庭又伸出援助之手,争取到“金秋助学”活动专项帮扶资金,他在今年助学活动座谈会上的发言时说:我看到了市总工会对于贫困学子的关怀与关爱,同时,我也为我的父亲感到自豪,因为他们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帮助,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贫困家庭,让我们感到欣慰,我会珍惜此项助学帮扶资金,知道他的份量有多重。我将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开始我的大学生活,并将你们的爱心传递下去,将这份爱心奉献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的社会充满爱的海洋,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哈尔滨电缆厂一名普通职工高雅楠。多年来,被市总工会、公司工会和企业领导列为帮扶对象,资助孩子上学。几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帮助鼓励下,孩子勤奋学习,在2012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哈师大附中。十几年前,高雅楠大儿子6岁时,有一天,感觉身体不适,带他去医院进行了各项检查和化验,结果,一纸化验单打碎了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孩子被确诊得了“白血病”, 从此给这个家庭带来了阴影。为了治好孩子的病,花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借遍了亲朋好友,也没有治好老大的病。后来,医生告诉她,要想治好你儿子的病,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再生一个孩子,用这个孩子的脐带血移植来挽救儿子的生命。就这样,老二降生了。经化验,老二的血型与哥哥不配,无法移植,最终没能挽救老大的生命,那年他只有10岁。孩子的走,对她和爱人各方面打击都很大,几乎接近崩溃。但是,为了还债,为了老二,她们艰难的活了下来,这样艰辛的过了三年。也就是在老二3岁那年,也确诊得了“白血病”,当高雅楠看到诊断后两腿一软晕了过去,醒来时放声大哭,不知如何面对眼前的事实。由于高额的医疗费,加之原先欠下的外债,家里变卖了房子和所有值钱的东西为老二治病,每月进行化疗。从那时起,她的家居无定所。由于经济的拮据,精神的压力等等带来的生活贫困,她的爱人得了严重的忧郁症,她常年以泪洗面,眼睛已经面临失明,定为三级残疾。家庭的贫困和病痛的折磨,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因需要治病无法上学,每天只能趴在窗户上看着同龄的孩子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带着幸福、灿烂如花的笑脸走进学校。她只能把课本拿回家来让孩子自己自学,期末考试时再去学校参加考试。但是每次考试都在全学年名列前茅。就这样,过去了四年,孩子提前一年上了初中。从2009年,高雅楠就被市总工会,公司工会列为特困职工子女助学对象。市总工会费德军主席亲自到家中看望,并送去慰问金。高雅楠说:我的家庭虽然是不幸的,却又是幸运的。不幸的是不堪回首的经历,幸运的是我和孩子感受着大家的关爱,使我们沉浸在爱的海洋里。是党和政府、市总工会和企业的领导,给予无限的关爱,使我们现在有这样幸福的生活,孩子才能在这灿烂的阳关下健康成长,所以说,没有政府、市总工会的救助,就没有我们家的今天。

  2008年跟踪助学的174名学生中,超过半数的学生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中上等,其中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获得学校奖学金;接近一半的学生担任校、院学生会或班级干部,其中有将近一半的的学生实现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70%的学生参与各类公益活动、勤工俭学等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参加支教助教、家电下乡等志愿者活动和义务献血、义务家教等公益活动回馈社会。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学习刻苦,自我管理、约束能力强,生活态度积极,心态良好,广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希望通过社会实践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增长才干,为学业有成步入社会积蓄经验、知识和才干。他们都纷纷表示:社会各界让我们拥有了与那些家境优越的孩子平等受教育,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的权力,我们绝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奋发学习,用知识改变我们的命运,立志进取,用行动报效国家,努力做一个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孩子常常被喻为一个家庭的希望。对困难职工家庭来说,子女能否顺利求学并成长成才,不仅关系到孩子自身的前程,更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命运。家长们也说:当我们正为孩子考上大学交不起学费发愁时,是“金秋助学”活动圆了孩子上大学的梦,是党和政府重新燃起了我们家庭的未来和希望,还是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社会各界也普遍反映:“金秋助学”活动把爱心溶汇成一股爱的暖流,滋润着每一个受助学生的心田,工会组织不愧为“职工之家”。这也是“金秋助学”活动自一发起便广受欢迎和认可的主要原因所在。                 

  通过11年的助学活动,已陆续有大批学子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有的读研读博、有的考入公务员、有的在国家重点科研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总之,经过11年圆梦之路,我们深感,“金秋助学行动”是工会为党政排忧,为职工解难,履行工会基本职能的应尽职责;是深入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的重要内容;而在就业压力持续加大社会保障还不尽健全的当下,“金秋助学行动”又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不仅是工会帮助困难职工从根本上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也是工会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帮扶职工群众解决面临的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问题的实际举措。我们要以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为契机,认真总结“金秋助学行动”的经验,并将其纳入长期的重点工作之中,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常抓不懈,使“金秋助学”的阳光工程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和活力。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在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动我市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在我市“实施新战略,实现新跨越”的伟大实践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区县市总工会子网站

道里区 | 道外区 | 南岗区 | 香坊区 | 平房区 | 松北区 | 呼兰区 | 阿城区 | 双城区 | 五常市 | 尚志市 | 巴彦县 | 宾县 | 依兰县 | 延寿县 | 木兰县 | 通河县 | 方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