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使用帮助 哈工导航 哈工问卷
工会干部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朴 逸)
  • 作者:admin 2015-09-17 10:37
  • 阅读(10352) 评论(0)

  习近平同志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指出,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应该成为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坚定不移地走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不仅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工会组织的殷切希望,也是我们各级工会牢记党的重托、不忘工会职责,增强对职工群众的感情,密切同职工群众的联系,为他们排忧解难,始终同职工群众心连心的客观要求和现实需要。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职工为本,深入组织职工、宣传职工、教育职工、服务职工,更好地把我们的工作做到所有职工群众中去,使工会工作更贴近基层、贴近职工群众,更符合职工群众意愿。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要求我们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明确工会工作方向,厘定工作重点

  1、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本质内涵。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马克思主义根本立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重要标志,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由群众史观、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组成的系列理论观点,其核心内容是人民群众主体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党的群众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是我们迎接挑战、开创未来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做好工会工作的更本遵循。广大工会干部只有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群众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始终保持一颗为民之心,心中装着群众,脑中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到实践中。

  2、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主要观点。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第一位的政治观点,集中体现以下基本观点:首先,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最普遍、最持久、最客观的基本实践,也自然成为社会实践的主体,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体。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其次,人民群众是认识主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脱离实际的谬误和空想都逃不过群众的眼睛。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意见看法、觉悟程度直接决定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认知水准。必须充分尊重人民群众认识事物、探求真理、孕育智慧的主体作用,更加自觉主动地以人民为师、向群众问计,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认真总结群众经验,善于集中群众智慧,把握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正确方向,领导群众不断前进。再次,人民群众是利益主体。追求利益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人民群众创造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产生活资料的过程,也是创造历史的过程。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不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主体地位,就会阻碍社会发展进步,终将被人民抛弃。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最后,人民群众是权力主体。一切政党的思想理论、政策主张,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认同、掌握和运用,都会失去现实意义、难以实现。所以,社会主义国家始终坚持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一切权力都属于人民,权力为人民群众所掌握、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3、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工作方法。“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古往今来,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顺利发展;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遭受挫折。长期以来,我们党一以贯之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就是一切为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一是把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作为谋划工会工作的前提。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从职工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特别是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牢记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二是把职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会工作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要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衡量一切决策,始终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兼顾广大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既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又坚定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努力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三是把调查研究作为服务决策、研究对策、解决问题的基础。只有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更好地将群众的需要和愿望转化为领导机关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更好地贯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努力改进群众工作方式方法,增强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推进工会工作创新发展,奠定更加广泛、深厚、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要求我们始终以职工为本,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力戒官僚主义作风,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实践要求和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基本职责。就工会工作而言,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就是把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作为工会工作的崇高宗旨和工会组织、工会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干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职工为本,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

  1、坚持在思想上尊重职工群众。要进一步把职工至上的价值追求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坚持以职工为本,以实现职工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提高职工群众的认同度、满意度作为基本遵循,深入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尊重劳动者的生存发展权益,维护和发展劳动者的利益,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让职工实现体面劳动。

  2、坚持在感情上贴近职工群众。感情上贴近职工,就是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满足职工的需求作为第一职责,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第一标准。要心里时刻装着职工群众,始终站稳职工群众立场,带着深情厚谊为职工群众尽心工作,努力在感情上贴近职工群众。要将心比心,多从职工群众利益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身处地的为职工群众着想,想职工群众之所想,急职工群众之所急,真正把职工群众工作做到职工群众的心坎上,真正成为职工群众的贴心人和娘家人。

  3、坚持在工作上依靠职工群众。在工作上依靠职工群众,就是要发挥好工会组织肩负的“把广大职工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更好地完成党和政府提出的各项任务”的重要职责和职工群众的组织者和引路人的重要作用,争取群众的理解支持,相信和依靠群众的力量,解决好生产经营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就是要尊重广大职工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程度地凝聚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推动经济社会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主动作为、积极进取、建功立业。

  4、坚持在行动上服务职工群众。就是要作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的服务者。把竭诚服务职工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服务手段,拓展服务领域,热忱服务职工,努力为广大职工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真心实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自觉承担起职工利益代表者、维护者的职责,以工会维权机制建设为核心,健全和完善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及时准确反映和协调职工利益诉求,化解劳动关系矛盾,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贯穿在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全过程。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要求我们始终树立创新理念,破除因循守旧思想,摒弃安于现状观念,不断提升工会工作水平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推动工会工作取得突破和发展、保持生机和活力的灵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职工队伍的状况和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这种形势,工会服务职工、维护职工权益,就要顺应时代要求、适应社会变化,摆脱传统的、固化的工作框架和格局的束缚,破除因循守旧、安于现状的思想和观念,创造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不断扩展工作领域、丰富工作内容,创新工作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广大职工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一要创新工作理念,努力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才能引领创新发展的实践成果。工作理念创新,要站在时代与发展的战略高度,以新的眼光、新的视角、新的思维去观察、分析和把握日益变化的新形势。要树立大局的意识和全局的观念,围绕大局去定位、去把握、去运作工会工作。工会作为党领导下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工会工作理念创新必须坚持以职工为本,把全心全意为职工服务作为工会工作的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会理念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和新要求,立足工会的性质、职能、地位、优势和特点,坚持用新的眼光审视工作,用新的理念谋划发展,大胆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经验的束缚。要善于把上级的方针、决策与工会实际结合起来,把实施决策的原则性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统一起来,努力在结合中出思路、出新招、出实效。

  二要创新组织体制,把广大职工有效组织起来。要根据新时期组织形势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职工队伍结构的变化、劳动关系的变化、组织建设形式的变化等等,特别是要针对非公领域工会组建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深入研究组织建设创新,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比如:创新“党建带工建、党工共建”活动形式,实现依托党组织建设优势和依托工会职能优势良性互动,有效推进工会组织和党组织的建设。再比如:在区域性、行业性基层工会联合会和联合基层工会组建方面创新,确保既能实现工会组织全覆盖,又能有效发挥工会组织的职能作用。还比如:在“夯实基层基础,建设一线阵地”方面创新,实现新经济组织建设在组织成立时同步建立工会组织,企业开业时同步开展工会工作,员工就业时同步加入工会组织的“三同步”等等。 

  三要创新工作机制,有效激发工会工作活力。要有效发挥机制在管根本、管基础、管长远的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有效激发工会工作的动力和活力。一是建立健全社会化工作机制。加强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联系,整合工会系统和社会各界内外两种资源,形成社会化工作机制,用足“内力”,巧借“外力”,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工会工作环境。二是建立健全系统化考核机制。通过建立健全严格、规范、完备的绩效目标管理考评和奖惩机制,激励基层工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突出工作亮点,选树工作品牌,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三是建立健全一体化维权机制。要围绕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监督和调处等关键环节,发挥工会组织的整体功能,协调整合工会及社会维权工作资源,推进工会维权工作制度化、体系化,健全“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工会运作、社会参与”的社会化维权大格局。

  四要创新工作方法,着力服务职工服务基层。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其核心和着力点就是要探索新时期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努力克服工会机关化、行政化的倾向,推进工会建设和工会工作的群众化、民主化、制度化。要围绕认真履行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扶人、第一监督人的职责,发挥好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四个重要作用,在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上下功夫。要按照思维定位必须着眼于大局、工作定位必须着眼于适应、职责定位必须着眼于维护、服务定位必须着眼于职工的“四个着眼”的要求,凡是有利于党政的要求,有利于职工的利益需求,有利于工会发展需要的方式和方法都可以大胆的去试,大胆的去闯,通过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扎实工作,不断开拓工会工作的新局面,不断推进工会工作实现创新发展。


区县市总工会子网站

道里区 | 道外区 | 南岗区 | 香坊区 | 平房区 | 松北区 | 呼兰区 | 阿城区 | 双城区 | 五常市 | 尚志市 | 巴彦县 | 宾县 | 依兰县 | 延寿县 | 木兰县 | 通河县 | 方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