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使用帮助 哈工导航 哈工问卷
48、职工大学
  • 作者:admin 2016-09-29 16:43
  • 阅读(5210) 评论(0)
loading...

loading...

    loading...

  1958年经市委批准,全国总工会资助,市总工会创办全国工会系统第一所职工业余高等学校—哈尔滨业余工业大学(市职工大学前身)。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等重点高等院校教授、讲师兼任教师,从各工厂企业招收优秀生产技术工人、劳动模范和工程技术人员160名。1958年开办大学学历教育,设机床与刀具、电机制造、基本有机合成3个本科专业,学制5年,业余时间授课。1962年增设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工业企业电气化专业。1964年进行调整,停办了机床与刀具、电机制造、工业企业电气化3个专业,为全市新兴的化学工业开设化学分析专业,为具有生产实际经验的市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老工人开办了机械专业的大学专科班,著名劳动模范苏广铭、孙茂松等70名生产技术工人入学,为全市培养出第一批工人工程师。1973年—1978年,在“教育革命”思想指导下,学员不再考试入学,教育层次改为大学专科。开设工业与民用建筑、石油化工、自动控制3个专业。1979年,增设了电子、微机、企业管理等专业,共11个专业,在校学员2000人。1981 年根据全国总工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收缩办学规模,采取“量力而行”的发展方针,把大专学历教育每年招生稳定在300人左右,在校生控制在1000—1200人。1988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机械专业开办大学本科班(由专科升本科),成为全国工会系统职工大学中第一所设本科的学校。1990年大专以上学历教育共有12个专业,23个班级,在校学员885人。

  1963年哈尔滨业余工业大学还开始举办各类短期技术、业务培训教育,学员均来自生产一线工人和管理岗位,开设制图、刀具、铸造、液压、热处理、电工、施工、预算、会计、统计、外语等51个学科,到1990年,平均每年有2000人在校学习。1984年,市教委批准成立“哈尔滨市工人业余大学中专部”。开设工业与民用建筑、采暖通风、家用电器、企业管理、财经管理5个专业,为地方中小企业培养初级专业技术人才。到1994年9月,为拓宽办学渠道,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经国家教委批准,改名为市职工大学。学校设有机械制造、工民建、化工、自控、企管等10个专业,并开设职工中专学历教育和各类短期培训班。当年,学校建立北京大学函授站,设金融、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等专业,后又与东北财经大学开展网络教育合作。市职工大学共培养各种专业学员4万余人,有一大批学员走上重要领导岗位。

  2005年以来,哈尔滨市职工大学以“帮扶”、“素质工程”为工作重点,创办了全国首家职工素质“流动式、就近式、所需式、免费式”培训体系。2005年至2007年,共开办9期12个专业农民工技能培训班,培训农民工2238人。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农民工业余学校”。开展再就业工程培训28期,合计2829人。职工大学先后开设26家校外培训、实训基地,应企业需求适时提供培训服务。培训、实训基地的建立,得到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学习型职工”活动领导小组(7部委)领导的高度评价,称之为“率先破题,全国首创、全国模式、值得推广”。2010年实施“家政服务工程”,设置了中式面点、中式烹调、月嫂、家庭保洁等课程,总培训人数2749人,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2014年,与哈工大继续教育学院合作进行了哈尔滨市首批一线劳模和班组长培训。实施“两大平原农民工”培训,培训专有经济作物、家政服务、食用菌种植、种植技术、农机维修、月嫂、农民创业、保健按摩,总培训人数1223人;“哈尔滨市百万农民工技能培训”共培训15期,共计862人。分别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培训工作示范点”、黑龙江省总工会授予“农民工培训基地”。

 

相关标签

区县市总工会子网站

道里区 | 道外区 | 南岗区 | 香坊区 | 平房区 | 松北区 | 呼兰区 | 阿城区 | 双城区 | 五常市 | 尚志市 | 巴彦县 | 宾县 | 依兰县 | 延寿县 | 木兰县 | 通河县 | 方正县